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緣何“短期背離”
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緣何“短期背離”
預計2015年我國GDP增長7.0%左右。受多重因素影響,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還將出現,非線性關系將更加突出,用電量增速將進入一個由中速增長向中低速增長的新周期,綜合考慮影響全社會用電量的影響因素及其變化規(guī)律,預計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5.75萬億千瓦時,增長4.0%,較2014年提升0.2個百分點。
新常態(tài)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已進入一個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型調整的新周期,正處于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2012年以來,經濟增長速度處于8%以下水平,2014年經濟增長速度低于7.5%,2015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40667億元,同比增長7.0%,創(chuàng)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同季最低增速(2009年一季度增速為6.5%)。我國經濟增長正在進入一個7%左右的“新常態(tài)”。
與此同時,受經濟增速穩(wěn)中趨緩和氣溫等因素影響,2012年以來,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處于10%以下水平,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放緩至3.8%,同比回落3.8個百分點,電力消費需求增速創(chuàng)1998年(2.8%)以來新低。2015年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29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8%,其中,3月全社會用電量444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2%,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0個百分點,創(chuàng)2009年6月以來新低。從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來看,不同經濟運行階段,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存在較大差異。隨著經濟增速放緩,重工業(yè)下滑速度較快,尤其是高耗能的重工業(yè)下滑更快,2014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降為0.5,2015年一季度進一步降為0.1。在新常態(tài)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內出現比較大的背離。
新常態(tài)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的原因分析:
產業(yè)結構調整是新常態(tài)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的重要因素。不同產業(yè)生產等量GDP所需電力消費存在顯著差異,以2014年為例,單位GDP電耗為867.8千瓦時/萬元,其中,第一產業(yè)單位GDP電耗為170.4千瓦時/萬元,第二產業(yè)單位GDP電耗為1497.8千瓦時/萬元,其中工業(yè)單位GDP電耗為1751.4千瓦時/萬元。第三產業(yè)單位GDP電耗為217.1千瓦時/萬元。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我國產業(yè)結構調整穩(wěn)步推進,今年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29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yè)用電量17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9%;第二產業(yè)用電量907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6%,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51.7%;第三產業(yè)用電量17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108.3%。
工業(yè)行業(yè)內部結構調整是新常態(tài)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的關鍵因素。雖然重工業(yè)是耗能大戶,用電量約占全社會的60%,但其增加值比重卻遠低于這一數字。四大高耗能行業(yè)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0%左右,其增加值卻只占GDP的10%,增加值占比明顯低于用電量占比,表明高耗能行業(yè)生產波動對經濟總量的影響遠低于對用電量的影響程度。年初以來,鋼鐵、建材等行業(yè)持續(xù)低迷,盡管增加值仍然小幅增長,但主要耗能產品,如生鐵、粗鋼、水泥和玻璃的產量均負增長,直接拖累行業(yè)自身用電乃至整個工業(yè)用電負增長,成為導致全社會用電量與經濟增長背離的關鍵因素。2015年一季度,全國工業(yè)用電量同比下降0.7%,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9個百分點。其中,輕、重工業(yè)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8%和下降1.1%。四大高載能行業(yè)用電量同比下降 1.3%,化工、建材、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行業(yè)用電量增速均同比回落,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0.1、15.1、8.5和1.1個百分點。
電耗下降是新常態(tài)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的又一因素。2014年單位GDP能耗下降4.8%,單位GDP電耗下降3.4%。2015年節(jié)能降耗繼續(xù)取得新進展,一季度單位GDP能耗下降5.6%,單位GDP電耗下降5.8%。同時,能源領域節(jié)能效果非常顯著,供電煤耗和線路損失率持續(xù)下降。2014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318克/千瓦時,同比下降3%,線路損失率6.34%,同比下降0.4%;2015年一季度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308克/千瓦時,同比下降7.4%,線路損失率4.66%,同比下降0.6%。
高耗能產品“去庫存化”是新常態(tài)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的突出因素。粗鋼、焦炭、燒堿、玻璃、水泥等高耗能產品具有典型的基礎性和資源性特征。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以后,經濟運行由以往的高速增長變化為中高速增長,高能耗產品需求相應下降。目前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高耗能產品處于“去庫存化”狀態(tài),企業(yè)在消化庫存期間并不需要消耗電力,但支撐了經濟增長。因此,新常態(tài)下短期內高耗能產品“去庫存化”導致了用電量與經濟增長出現背離現象。以鋼鐵行業(yè)為例,今年以來,鋼鐵業(yè)產成品庫存指數持續(xù)下跌,從去年底的56.2%下降到3月末的50.7%,1-3月同比分別下降1.25%、5.77%和3.06%,同時,一季度粗鋼產品產量同比下降1.7%,表明社會消費的高耗能產品相當一部分來自庫存,而非當期生產。
近期氣溫變化是新常態(tài)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的偶然因素。2014年中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5攝氏度,為1880年以來最溫暖一年,同時夏季極端持續(xù)高溫天氣較2013年同期明顯偏少,貢獻全年全社會用電增速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2015年一季度平均氣溫相對較高,3月份全國平均氣溫為5.8度,相比去年同期提升1.7度,氣溫偏暖有利于節(jié)約用電。
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是經濟運行中的周期性現象。長期來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的變化趨勢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和聯動性,但在經濟運行轉折階段,會出現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的周期性現象。美國、日本、韓國等主要國家歷史上均出現過短期背離的現象,如美國2001年電力消費下降3.6%,而GDP增長0.8%;日本2003年電力消費下降1.3%,而GDP增長1.8%;韓國1980年電力消費增長5.4%,GDP則下降1.5%。我國歷史上也出現過短期背離的現象,如2009年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減少4.02%,而GDP同比增長6.1%。
新常態(tài)下用電量與經濟增長走勢預測:當前我國經濟處在新舊動力轉接的關鍵階段,一季度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回落明顯,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乏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創(chuàng)2001年以來新低,消費增長穩(wěn)中有降,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
雖然經濟增長速度回落,但結構調整穩(wěn)步推進,轉型升級步伐勢頭良好,新主體、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新產品、新動力正在加快孕育,經濟向中高端加快邁進,預計2015年GDP增長7.0%左右。受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產業(yè)結構調整持續(xù)推進、節(jié)能環(huán)保壓力加大、節(jié)能技術應用、節(jié)能科技創(chuàng)新、能源政策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短期背離還將出現,非線性關系將更加突出,用電量增速將進入一個由中速增長向中低速增長的新周期,綜合考慮影響全社會用電量的影響因素及其變化規(guī)律,預計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5.75萬億千瓦時,增長4.0%,較2014年提升0.2個百分點。
原標題:用電量與經濟增長緣何“短期背離”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肖宏偉 李繼峰 揚州君昊電氣 www.tradeker.cn 轉載此文。
- 上一篇:趁電改核心配套文件在路上 其實還有些事可做 2015/6/17
- 下一篇:售電牌照:“門檻”怎么定? 2015/6/16